两小车在快速路上发生轻微碰擦事故,报警后两车驾驶人未拍照也未驶离,原地就责任认定争执不下。交警十大队发现道路异常后,利用无人机和加装的新“神器”现场拍照后取证,之后交警“隔空喊话”要求双方驾驶人立即撤离现场,快速打通了交通堵点。
通讯员谢逊房蓓扬子晚报记者郭一鹏
无人机“喊话”处理轻微事故
前不久,交警十大队接到报警电话,称江北大道快速路临近范旭东广场,有两辆小轿车发生追尾事故,车损轻微无人员受伤,且车辆可以正常移动。为避免发生交通拥堵引发二次事故,交警要求双方驾驶人拍照取证后,立即撤离现场,前往雍庄事故中队或快速理赔中心处理。但是,两位年轻气盛的驾驶人只顾口舌争斗,事故车被搁置路中间,后方来车通过时只得减速避让。
几轮“争斗”后,其中一位驾驶人干脆赌气坐进车里。此时,又一大波车流涌来,“焦躁”的鸣笛声此起彼伏。这时,两车上空突然响起声音,“苏A9A0**、苏A0JA**的车主注意了,请迅速撤离事故现场,到快速理赔中心或前方雍庄事故中队处理!”两名驾驶人抬头望去,只见一架无人机在上空盘旋,声音也是从无人机上传来的。无人机能够拍照大家都知道,可声音是怎么回事呢?
加装喊话器“助力”交通管理
记者了解到,当时协调处理这起事故的是交警十大队五中队邵琦中队长,他也是无人机的操控员。当天,他使用无人机对辖区交通情况进行高空实时观察,发现了车辆缓行的现象,寻找到堵点通过电台了解事故后,先通过电话要求双方撤离现场,可这两名车主没有理会。于是,邵琦利用无人机和加装的喊话器直接呼叫双方当事人。这一招效果十分明显,两位驾驶人被“震慑”住,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造成路堵,互留号码后立即撤离事故现场,交通随之恢复正常。
交警十大队负责人介绍说,他们的无人机曾经加入中、高考“护考”工作,从高空实时观察通往考点重要通道,找交通堵点、定违停车辆。“无人机上加装喊话器也是一个新点子,目前来看效果不错。”该负责人表示,今后辖区内突发事件、交通事故等各方面,无人机将进一步拓展和发挥机动灵活、视野全面、实时干预等特点,利用科技的力量为交通管理工作助力。
提醒>>
轻微事故未及时撤离造成拥堵一律处罚
记者也从交管部门了解到,针对轻微事故未及时撤离造成的交通拥堵,交警巡查发现后一律对驾驶人予以处罚。而从目前统计的数据来看,2017年一季度,南京全市已有83名驾驶人因未按规定撤离现场被交警处罚。
那么,哪些事故适用“事故快处”呢?交管人士表示,未造成人员伤亡,仅造成车辆损坏,车辆可以继续行驶的交通事故,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,再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。“造成人员伤亡的;机动车无有效号牌、检验合格标志和保险标志的;驾驶人无有效机动车驾驶证的;驾驶人饮酒、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的;当事人不能自行移动车辆的;碰撞建筑物、公共设施或者其他设施的”等六类情形应保护现场,立即报警,等候交警处理。
交管人士提醒,对于可以撤离现场的事故,一定要遵循“先取证,再移车,后协商”的原则。事故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可以在报警后,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,对现场拍照或者标划停车位置等方式固定事故相关证据后,立即撤离现场,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,或者协商下一步的处理意见,或等候交警到场作进一步处理。